时间:2023-04-11 阅读:67932 来源:中国数字电视《社会与法》栏目新闻采编中心
中国数字电视《社会与法》栏目山西讯 (通讯员:宋玲毅)“养牛得勤快,牛长得好,咱这日子才过得好。”周江鹏对养殖场的牛充满感情,“这养牛跟养孩子是一个道理,牛儿也是需要精心照顾的,夏怕雨水,冬怕风刮,一日三餐吃什么、吃多少,都得讲究”。在沁县果翔园农牧开发有限公司,我们见到了公司负责人周江鹏。此时,他已经把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,正抱起一捆干草喂牛,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牛儿也正悠然自得地咀嚼草料。
望着眼前总占地面积20亩,年出栏260头肉牛的沁县果翔园农牧开发有限公司,据悉,该公司成立于2020年,养殖场建设包括修建了一座2000平方米肉牛养殖棚、一座200平方米草料棚、一个100平方米饲料储备库、2400平方米的牛活动场所和320平方米饲养员生活区。
当问到,为什么考虑养牛时,周江鹏告诉我们, “现在牛的市场行情前景很好,我们通过发展养牛,不仅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,还可以收购村民田地生产的玉米秸秆,玉米和秸秆成了喂牛的“香饽饽”,而肉牛养殖基地产生的牛粪,又可作为农户发展种植业的有机肥料,为当地构建种养循环的产业模式奠定了基础,也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,拓宽村民的收入渠道,助推群众增收致富,为助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。
确实是这样,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。实现乡村振兴,产业兴旺是重点。因此,致富增收,产业是关键。而南石堠村就是根据实际情况,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,充分挖掘当地传统养殖优势,将发展壮大肉牛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,采取“公司+集体+农户”的经营模式发展特色养殖业,积极引进第三代西门塔尔牛。该养殖项目村集体共注入资金97.5万元,预计年收益约达6万元,同时农户也可自行购买牛参与入股养殖,从而形成集体经济发展聚合力。公司再通过精细化、标准化管理,在减少养殖成本的基础上,增加出栏利润,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。
“你们看,我们公司养的牛毛色光鲜亮丽,体形强壮。”谈到养牛,周江鹏又开始滔滔不绝了。他说,“养殖场现有存栏150头,近期准备再买进100头,将养殖场地充分利用起来,增加存栏量。再过两个月,现有的肉牛就可以出栏,预计收入可达250万元”。
看着眼前侃侃而谈的周江鹏,谁能想到刚养牛之初,他的紧张。每天天不亮就起床,给牛添饲料,清扫牛舍,还要观察牛的健康状况,不敢有半点疏忽。他还买来养牛的书籍,边学习、边实践,力求全面掌握养牛技术。
“是党的惠农政策,成就了我一番事业,我还要加倍努力,让更多的村民在公司增收致富。每当听到乡亲们的夸奖,周江鹏总是这样说。下一步,公司计划用闲余空地开展二期工程建设,壮大肉牛规模标准养殖,建成后可存栏500余头牛,不断壮大做实村集体经济,助推乡村振兴。
望着眼前一个个标准化牛舍、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牛,听着牛舍里传来的高低起伏的“哞哞哞”的叫声,简直就是一首欢快的乐曲。新路子不仅有效促进了南石堠村产业项目的“造血”功能和村集体经济“扩源增收”,还把肉牛产业打造成群众增收致富的希望产业,养殖基地就地就近吸收村内富余劳动力,为农户提供工作岗位,让村民发展的信心更足,致富的步子迈得更快、更坚实。
看着又在牛棚里忙活的周耀军、秦有宏,周江鹏感慨道:“大伙儿心里都铆着一股子干劲呢!”的确,从乡亲们干劲十足的笑脸和自信的话语里,我们分明感觉到一股热流在村子里涌动,我们深信,在政策的帮扶和“牛人”的带领下,将不断拓宽南石堠村乡村振兴的“牛路子”,丰富村民们的“钱袋子”,带领父老乡亲们过上红红火火的“好日子”。
编辑:郭鸿雁
审核:李旭平 白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