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2-08-18 阅读:70941 来源:中国中央数字电视《法制与经济》栏目新闻采编中心
中国中央数字电视《法制与经济》栏目山西报道:“全县‘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示范县’示范村,‘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’示范村,‘全国有机产品认证创建示范县’示范村,‘长治市有机旱作农业’示范村......”砥砺前行,山乡蝶变。漫步在漳源镇的田野乡村,昔日垃圾堆积、村道坑洼积水的“脏乱差”现象已难觅踪迹。“不仅是居住环境变好了,罗卜港村还做到了户户有产业,家家能增收,村民‘我要干’‘比着干’‘带着干’‘帮着干’蔚然成风,村集体经济也壮大起来了。”谈起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等整治成效,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主任卫留清感叹道,村民们的宜居梦想成了现实。
高质高效的兴旺产业,有力地促进了全村476口人的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步伐。如今的罗卜港移民新房整齐划一,出行道路宽阔平坦,文化广场实施齐全,幸福小院干净整洁,环境优美绿树成行。整个村庄既充满了文明朝气,又迸发出了昂扬的发展活力,而罗卜港村的蝶变只是漳源镇众多村落不断变化的一个缩影。
今年以来,漳源镇在县委“一二三”发展战略的指引下,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为统领,按照“村村有产业,增收有靠头”的总体思路,围绕“转型发展、民生保障、安全稳定、党的建设、城市建设”等中心工作,积极培育“六种发展模式”,切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,确保年内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。
巩固“成果拓展”模式。沁县沁河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脱贫攻坚期间上马的万头猪场项目,担负着王可、康家庄等7个村(合并前为9个村)分红增收任务。2021年漳源镇投入乡村振兴产业资金100万元,新建粪污周转发酵池,解决企业后顾之忧,确保能开足马力生产,发挥最大效益,以保证7个村集体分红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。南山头、沙圪陀等11个村建设的100kw光伏电站,依托今年新成立的沁县恒通光伏运维有限公司统一运行管理,费用大大降低、效益稳步提升,可实现村集体年均增收5万元。
加强“两委领办”模式。罗卜港村采取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的方式,利用荒山、荒坡发展规模肉牛养殖,年均存栏100余头;今年流转土地大力发展有机循环农业1000亩,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药材700亩,收益80%分配给农户,20%作为村集体收入,带动村集体和农民“双增收”,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。乔村采取“村委+企业+合作社”合作模式发展规模化生猪养殖,年出栏3000余头,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。安家岭党支部领办养牛合作社,年均存栏70余头,年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。此外上庄、景村5个村支村“两委”积极发展鱼塘养殖34个,村均增加集体收入1.5万元。
强化“龙头引领”模式。镇政府协调“化零为整”统筹各类产业资金,以各自村委名义入股本地龙头企业或有实力的合作社,按入股金额分红。到2021年,尧上、羊庄等5个村入股沁县万家福羊庄养鸡场94万元,三年累计分红36.66万元;口头、刘家沟等10个村入股沁县惠而旺食品有限公司170万元,两年累计分红27.2万元。山坡、北河、漳源等9个村入股沁县布可鲜粮农林开发有限公司64万元,两年累计分红10.24万元。
依托“文旅驱动”模式。漳河村以海河源头和漳河神庙神话传说为人文背景,规划旅游景区,不间断投入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千余万元,修缮基础设施,增设游乐设施,完善服务功能,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,村集体收入突破10万元。漳源镇村利用玉华山发展绿色生态游;向阳村挖掘牺盟会红色历史资源发展红色游;景村、北河占据水域优势发展康养休闲游,都有力地拓宽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。
开启“能人带动”模式。沁县洪泰养殖有限公司是由漳源镇口头村致富“领头雁”王国强经过10余年经营发展积累而成的一家具备现代化条件肉鸡养殖企业,该企业总投资800余万元,年出栏肉鸡100万只,经济效益可观。2022年,漳源镇党委政府协调引导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的倪村、乔家湾等6个村入股106万元,年底可收益6.36万元。
利用“资产盘活”模式。漳源镇党委政府将“清化收”专项行动作为盘活重组集体资产,增加村集体收入的重要渠道来抓,寻求村集体经济收入新的增长点。全镇现已清理资金合同10份,涉及金额54.25万元,资源合同108份,涉及金额18.96万元;化解债权1374条,共计349.58万元,排查债务1215条,涉及金额1507.59万元;新增地源607亩。借“清化收”之力,王可村盘活了沉淀长达5年之久的私人承包土地50亩,正在恢复发展设施蔬菜;景村收回了搁置多年的烂尾项目土地95亩,利用原场地条件发展休闲农业;罗卜港村收回长期体外循环土地100亩,用来发展有机循环种植产业。三个村年内集体收入有望新增10万元。
特色产业蓬勃兴旺,镇村建设日新月异,生态环境清爽宜人,文明新风处处劲吹……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大潮里,漳源镇以产业发展为要、生态保护为基、文化传承为本,统筹城乡发展,培塑文明乡风,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和谐共赢,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新村美景。
漳源镇党委书记张高峰表示,“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,发展和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是乡村振兴的‘金钥匙’。近年来,漳源镇着重实施五大工程,发展六种模式,引领带动三产融合发展,建设产业循环、康养宜居、水石古镇、生态漳源。下一步,漳源镇将继续强化党建带领,把党建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动力来抓,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众志成城打造现代农业高地,持续推动发展特色种养殖业。继续以西倪村果树新品种繁育基地为中心,扩大种植面积1000亩,增加种植品种,努力打造成全省‘校地合作’示范基地;依托罗卜港村肉牛养殖基地人才、场地、技术优势,吸纳镇内其他村投资入股、委托代养合作经营,扩大养殖规模,力争2022年突破牛存栏2000头,羊存栏50000只,肉鸡出栏500万只。大力扶持壮大乡村振兴农产品换购中心,以农产品换购促进农产品流通,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,服务农民生产生活,力争2022年全镇22个村都吸纳进入换购平台,发展超过50%的农户为会员。同时要异军突起打造文旅康养强镇。挖掘张果老千里海河‘源头文化’,大力推进文旅康养旅游文化深度融合。继续完善漳河、华山景区基础设施,建设漳河、华山连接通道,实现涵盖漳河、漳源镇村、安家岭村的漳河源头华山连片旅游区。开发漳源镇村旅游服务功能区,打造融合农业观光、休闲民宿、农家乐、停车服务等功能的乡村游服务区。利用安家岭村独特的地理条件,建设乡村生活体验园,结合模范老支书赵庆怀50年艰苦奋斗支部史,为游客提供内涵丰富的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红色教育体验基地。对自然风光独特的景村,实施整村美化、绿化、亮化,农家乐提档升级配套,打造成为文旅康养示范村。推动民俗文化、非遗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。挖掘夫子庙、柳仙庙传说故事,设计标志性旅游纪念品,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,抓好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;利用刘家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,打造醋产业文化园;打造北河、尧上传统文化活动基地,建设主题森林公园......相信只要锲而不舍地抓下去,漳源镇乡村振兴之路就会越走越宽,美丽乡村一定会精彩呈现。”
如今行走在漳源镇的乡村田野间,真切感受到一股澎湃的乡村振兴大潮,在山山水水之间凝聚涌动。一个个产业示范新村、美丽宜居新村、文化魅力新村、文明和谐新村初具雏形,农业正在成为有奔头的产业,农村正在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。(郭学红 秦超)
编辑:郭鸿雁
审核:李旭平 白冰